“评剧就像一个孩子,在经过了莲花落的‘十月怀胎’后,降生在永盛茶园开园之日。在她不断生长中,汲取着莲花落和大剧种的精华,经过不断的沉淀、积累、丰富和发展,最终长成了伟岸、健硕、渊博的‘成功人士’。”说起评剧的诞生,唐山市著名音乐家韩溪给出了这样生动的比喻。
今年是评剧诞生100周年,唐山乃至全国都在搞活动。那么,评剧百年是如何由来的?一个影响北方的大剧种的诞生能够圈定在具体的日期里吗?这样的界定是否得到认可?
韩溪说:“1909年的
其一,公认“成兆才先生是我国戏剧史上杰出的剧作家、评剧艺术的创始人”。
其二,评剧源于“冀东莲花落”,1901年遭直隶总督杨子祥以“有伤风化”力禁。1908年成兆才等莲花落艺人为“混过耳目,取得对莲花落的开禁”,对曲目进行了初步改革,改名“平腔”,在永平府上演。
其三,1957年为纪念成兆才逝世35周年与85岁诞辰,河北省文化局王乃和沿着成兆才生前走过的足迹,遍访故知,写出了《成兆才生平事迹调查》。作为研究成兆才的第一人、王乃和于1984年出版了《成兆才与评剧》一书。在该书《成兆才生平与创作》中,明确记述了1909年(清宣统元年)农历
其四,《唐山市文化艺术大事记》中记有“
其五,永盛茶园老板王凤亭晚年住在唐山市和平路松寿里,直至1960年12月病故。韩溪当时也住在松寿里,他们俩初识于一个文艺座谈会,多次相遇交谈过成兆才的轶事。王凤亭当时称:成兆才是评剧的祖师爷。回想当初永盛茶园请他的戏班来唐演出真是选对了,为了能在唐山站住脚,他想着法儿向大剧种学习,在永盛茶园改革了单纯用竹板敲击的形式,请来了京剧鼓师传艺,并不分昼夜地编写剧本,这才使永盛茶园总有新戏上演,从而越来越兴旺。后来,在1989年出版的《成兆才研究资料》中,有王风亭1957年的纪念文章《我们敬爱成兆才先生》,开头就是“成兆才对评剧来说,真是祖师爷。当年袁世凯下令,各地不许上演‘落子’,要不是他想法子学大剧种形式,写出足够的大剧本来,那真是打不开今天这个局面”(原载《成兆才纪念文集》)。
其六,永盛茶园建于1909年,毁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。它的原址坐南朝北,砖石木结构,东、西、北为上下层,东西两侧为“廊座”,北面是“包厢”,“池座”为长条板凳。韩溪童年曾随亲戚到这里的“廊座”看过戏。1942年,永盛茶园被汉奸、唐山商会会长吴杞芳霸占,抗日胜利后,按“敌产”被国民党政府没收,改为唐山电影院;解放后,改为新华电影院,直至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。至今,仍有知情人称永盛茶园为评剧的摇篮。
鉴于此,将